(一)、配種前的飼養管理
母豬在配種前飼養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其發情和排卵,因此應加強配種前的飼養,使它能迅速達到正常繁殖體況和性機能,并做到適時配種,力爭全配全準,多胎高產。
1、母豬的繁殖潛力:成年母豬在一個發情期內,可排卵22—35個,但每次的實際產仔數僅在10—13頭左右,由此可見以上之間的差距很大,因此我們要加強母豬配種前的飼養管理,提高母豬的產仔數。
2、初配年齡和體重:母豬一般在出生后7—8月齡,體重達120公斤左右比較適宜。體重的標準是小母豬的體重應占成年母豬體重的50%開始配種。
3、母豬空懷期的飼養管理:母豬從仔豬斷奶到再次發情配種這段時間,稱為空懷期。加強這個時期母豬的管理,就為多胎高產打下基礎。
?、?、短期優飼:為增加母豬排卵數,提高配種準胎率,初配母豬在配種前2周加料,并改喂待配料。對斷奶的母豬可采用“配前優飼法”即在配種前喂待配飼料,每天3—4公斤,等配上種再換妊娠料。
?、?、空懷母豬可小群飼養,是將4—6頭同時斷奶的豬放在同一欄內可以自由運動,運動范圍較大,促使母豬同期發情配種,便于管理。
?、?、調控母豬同期發情方法:配種前增加運動,遛達母豬,用公豬誘情,合群分圈,改變飼養方法,同期斷奶,按摩乳房等,個別長期不發情的可注射催情藥物催情(如:孕馬血清+氯前列烯醇、PG-600等)。
?、?、合理淘汰母豬,我們主要根據母豬生產性能和胎次進行選擇,建立合理的淘汰制度非常重要。母豬淘汰的理由:
1)、返情兩次以上的母豬受孕率很低,應在第三次返情時淘汰;2)、腿病造成的無法配種,根據情況淘汰;3)、體況過肥或過瘦,進行飼喂和運動調整2周以上仍配不上種;4)、連續2胎產仔數在7頭以下;5)、產后無乳;6)、6胎以上體況不好或繁殖性能下降;7)斷奶后產道不明原因的炎癥,且1周內不能治好。
?。ǘ?、發情與配種
母豬配種時間是否適時,是決定母豬能否受胎與產仔數多少的關鍵,也是提高豬場經濟效益關鍵的環節。要做到適時配種,正確掌握母豬發情、排卵規律和適宜的配種時間。
1、母豬的發情規律:母豬在剛達到性成熟時,發情不太規律,經過3次發情后,就比較有規律了。
?、?、發情周期:母豬一般每18—23天發情一次,平均21天。地方品種一般為18—19天,雜交品種為19—20天,國外品種如約克夏為20—23天,不同品種間存有差異。
?、?、發情持續期:母豬發情持續期2—5天,平均2.5天。春季和夏季發情持續期稍短,而秋季、冬季稍長,國外引進品種稍短,但長白豬持續時間長達5—7天,老齡母豬發情期較短,青年母豬則稍長。
?、?、產后發情:母豬在哺乳期發情不太規律,發情不明顯持續期也短,在生產中,哺乳期一般發情不配種。一般在仔豬斷奶后3—10天內發情配種,平均一周左右。
2、母豬排卵規律:母豬的排卵時間一般在發情開始后的24—36小時(有的長達70小時),國外品種36—42小時,排卵持續時間10—15小時(有的長達45小時)。
3、發情的癥狀○1神經癥狀:母豬對周圍環境反應十分激烈,東張西望,扒圈、追人追豬,行動不安,食欲減退或停食,尖叫或鳴叫,排尿頻繁、跳圈等?!?外陰部的變化:母豬發情時外陰部腫脹,有光澤,并有粘液流出,陰道粘膜充血,顏色由粉紅色變為暗紅色,壓后軀呆立不動,接受公豬爬跨等癥狀。
4、適時配種:公、母豬交配適期主要根據母豬發情,排卵規律,精子與卵子在母豬生殖道中存活時間來確定。
?、?、精子在母豬生殖道內能存活20—30小時,(有的資料為10—20小時),卵子在輸卵管內能存活6—18小時,公豬配種時排出的精子要經過2小時左右,才能到達受精部位——輸卵管上1/3處。
?、?、適宜配種的時間:是在母豬排卵前2—4小時即母豬發情開始后的22—34或20—32小時,在生產中,技術員用手壓母豬的背部或臀部,母豬呆立不動,即為配種適期。老配早,小配晚,不老不小配中間。
?。ㄈ?、配種方式
根據母豬一個發情期內的配種次數,可分為以下幾種方式。
1、單次配:再母豬一個發情期內,只用一頭公豬交配一次,能減輕公豬的負擔。但一定掌握好配種適期,否則會影響受胎率和產仔數。在生產中一般不提倡這種方式。
2、重復配:在母豬一個發情期內,用同一頭公豬先后配種兩次,兩次間隔時間為8—12小時。大多數豬場對經產母豬都是采用這種方式。
3、雙重配:在母豬的一個發情期內,用同一品種或不同品種的兩頭公豬,先后間隔10—15分鐘各配一次。商品肉豬可采用這種方式,種豬場,育種場不宜采用,以免造成血統混亂。
4、多次配種:在母豬的一個發情期內,用同一頭公豬交配3次或3次以上,三次配種適合于初產母豬或某些剛引進的國外品種豬。
上一條:各生產階段飼養技術——種公豬的飼養管理 | 下一條: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工作領導小組 |